潍坊环评_采石场环评
时间:2020-05-28
潍坊环评_采石场环评
(4)项目性质:新建
(5)建设规模及占地面积:矿区面积0.1629km2,年产建筑石料用灰岩21万吨(石灰岩的矿石体重2.62t/m3),约合8万m3,服务年限10年。
(6)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7)采矿许可证号:C5224002016067130142526
(8)矿区范围
矿区范围如下:
表1 矿区范围(西安80坐标)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1)工程内容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2。
表2 项目工程组成表
(2)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
矿山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消耗表如下:
表3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表
表4 本项目原辅材料消耗表
四、 产品方案及流向
矿山生产规模为8万m3/a((石灰岩的矿石体重2.62t/m3,约合21万t/a),主要为石灰岩,经过加工为五眼砂、七眼砂和碎石。
表5 产品方案一览表
加工完成的产品主要供给赫章县周边的混凝土搅拌站用于混凝土拌合,经矿界西南部的乡村公路运出。
五、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和占地情况
(1)选址
工业场地在矿区中部,总占地面积为3000m2,矿山场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2)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工业场地根据地形特征并结合开采区位置,按功能进行分区布置,工业场地分为行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三个功能区。
表6 工业场地平面布置情况表
六、员工及产品运输
矿山工作人员1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设计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8小时,员工全部为周边居民,不在厂区食宿,厂区也不配备员工洗浴设施。
本矿山周边社会运输能力较富裕,矿山拟最大规模利用周边社会运力,不单独设置专业汽车运输队及检修人员。
七、施工工期
矿山施工期为6个月,预计开工时间为2017年7月,于2018年1月竣工。主要包括场内建筑的施工和设备的安装。根据现场踏勘,项目目前尚未开始施工。
八、经济技术指标表
矿山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表7 矿山经济技术指标
表8 项目用水排水量统计表
(3)排水
1)生产废水:
本项目厂区采取雨污分流。
共设4处沉淀洒水降尘点(工业场地1个,筛分堆料区1个,开采区采掘点1个,开采区爆破点1个),在破碎系统和筛分系统旁均设置沉淀池和截流沟,收集污水进行沉淀后回用。
采场和工业场地的喷水降尘均为雾状,不会形成地表水径流。
道路降尘洒水不形成地表水径流,全部蒸发。
2)生活污水
项目设旱厕,故没有冲厕废水产生,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周边旱地农肥。
生活污水主要是员工清洗用水,废水产生量较小,可在各生产沉淀池旁进行冲洗,废水沉淀后回用。
(5)排土场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排土场选址位于矿界范围内,工业场地东侧,不新增占地,拟选排土场占地面积1000m2,堆高5m,最大容积5000m3。项目采用边开采边复垦的开采方式,当地一个工作面采空后形成内循环的排土方式。即第一个采面的废土石堆放在排土场,第二采面的废土石回填于第一个采面,第三采面的废土石回填于第二个采面……以此类推。故本项目排土场的容积满足要求。排土场下游500m范围为荒坡地。
项目区属于农村地区,项目区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体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噪声环境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要求;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水质标准。
另外:
1)项目区处于农村区,不在城市人口密集区;
2)项目区近范围无大型工业,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3)本项目不排废水,项目建设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4)项目区周边2km范围内无特殊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综合上所述,本评价认为项目排土场选址合理可行。
1、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T2g2);现叙述如下:
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T2g2):岩性主要为浅灰至深灰中至厚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岩,厚109—215m。主要分布于矿区内。本次未见底。
由于石灰岩结构致密其强度和稳定性较高,岩质坚硬,是修筑公路所用石料中最好的基石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等优点。
是本矿区建筑用石料用石灰岩的产出层位。
(2)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单斜产出,平均倾向305°,平均倾角36°。
(3)矿体特征及规模
矿石为深灰厚层灰岩、透镜状泥质灰岩互层夹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厚度稳定。矿区地形为缓斜坡,少数地段表层均有第四系粘土层覆盖,出露于地表的矿石表层有轻微风化现象,但其对矿石的质量及开采影响不大。
矿区含矿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T2g2),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岩层产状一致,属层状沉积矿床。倾向305°,平均倾角36°,矿区范围内矿体沿走向长度约260m,沿倾向宽度约231m,厚度大于100m。沿走向及倾向均延伸出矿山范围外。矿体在矿区内沿走向和倾向变化小,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
(4)矿石特征
1)矿石成份及矿石自然类型
砂石原料建筑用砂石颜色主要为岩性为解石,含极少的铁质、白云质、泥质。矿石化学成份为CaCO3。
矿石自然类型以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为主,矿石质纯致密。
2)物理力学性质
矿区内灰岩抗压强度、抗风化性能强,物理化学成分稳定,无毒、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
从以上矿石特征表明:本区建筑用砂石是建筑用砂石的良好原料基地,符合加工生产建筑用砂石原料的标准。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根据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划分为硬质岩组,简述如下:
硬质岩组:为三叠统关岭组二段石灰岩,厚度大于100m,矿体内无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存在,节理裂隙较发育。其岩体完整性较好,岩石坚硬,其抗压、抗拉强度高,属硬质岩组。不易产生崩塌、滑移等不良地质现象外,该岩组稳定性好。
2)主要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矿体产于三叠统关岭组二段的石灰岩中,呈层状产出,矿区范围内矿体整体节理裂隙不发育,但局部矿体节理发育地段矿体采掘时易发生掉块等工程地质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A、边坡稳定性评价
矿山矿层(体)为石灰岩层状矿,矿山开采后形成的最终边坡高约0~90m,最终边坡角为50°。东南面边坡高0~70m,为逆向坡。由于形成的最终边坡由石灰岩组成,遇水不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强,边坡稳定性较稳定。西北面边坡高0~90m,为顺向坡。由于形成的最终边坡由石灰岩组成,遇水不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强,边坡稳定性较稳定。因此,当挖断斜向坡之坡脚时,应以人造边坡或挡土墙或岩锚方式,进行结构补强,避免产生“顺向坡滑动”的现象。西南面和东北面边坡高0~86m,为切向坡,边坡由石灰岩组成,遇水不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强,边坡稳定性较稳定。
B、防治措施及建议
在今后的矿山开采影响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边坡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今后开采程中,个别地段采坑边坡将逐渐增高,局部将形成高陡边坡的现象,随着岩体开挖临空面增大,受岩体重力、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和其它人为影响等因素影响,导致边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可能造成滑坡、崩塌、边坡后缘开裂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另矿山为碳酸盐岩地层,地下一般岩溶发育,在矿山今后开采中,存在遭受岩溶塌陷影响的可能性,矿山开采中须加强对岩溶的调查和监测。同时矿山应分台阶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台阶边坡角尽量控制在70°以下,采场最终底盘宽度不应小于40m,开采过程中须加强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和边坡危岩清理和支护,处理好边坡上部排水,防止强降雨季节雨水对边坡进行冲刷而影响边坡失稳。
C、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
综上所述,本矿区地形以中低山为主,岩石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力学强度较高,岩石硬度较大,属坚硬岩组,稳定性较好。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存在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但边坡易于清理和支护。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1)区域稳定性
矿区未见新构造活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无断裂构造活动史。
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环境属稳定区域。
2)矿山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危害不发育。
3、矿山资源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矿山保有资源量为113.07万m3(已扣除边坡损失量)。
4、服务年限
矿山生产规模为8万m3/年(21万吨)。矿山可采储量107万m3,服务年限10年。
5、开拓方案及开采流程
1)开采方法
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爆破开采,在清除表层浮土后,按10m台阶由上至下进行台阶式中深孔微差爆破爆破开采。开采过程中的废土运至排土场统一堆放,废石暂存于废石堆场,然后回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作业面安全检查;
B、打眼、装药;
C、爆破前安全警戒线;
D、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
E、挖掘机装车,汽车运输至破碎场地加工;
F、开采过程中的少量岩土用来平整矿山公路和工业场地,后期用于工业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
在开采过程中利用停采停运的间隙时间,对爆破产生的大块矿石采取机械法进行破碎。矿山各分段采下的矿石用挖掘机装车运至破碎场,矿石经破碎加工成砂石后装车,经汽车向外运输。
2)开采工艺
矿山按10m台阶自上而下进行中深孔爆破开采。
3)开采标高
矿山开采深度为+1830~+1916m,开采深度86m。
根据设计的10m台阶高度,从上至下台阶式开采,推进方向为自南向北东推进,每个台阶的宽度始终保持不小于4m。
4)剥采比
由于矿体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且覆盖层薄,其剥采比经概略估算为0.05:1。
5)开拓方式
根据矿区的自然地形、坡度、开采高度、安全性能等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公路开拓方案,采用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
6)采场最终边坡角
开采前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以台阶式从上至下开采。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最终台阶坡面角不大于70°,最终边坡角不大于70°。
7)台阶高度和台阶坡面角
台阶高度设计为10m,台阶坡面角为70°。
8)工作平台宽度的确定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Wmin取17.0m
9)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
结合本岩体稳定性,安全平台宽度不小于4m。
为防止开采下部矿石时上部落石伤人,应派相关人员定期对上部落石进行清扫,因此上部需设置清扫平台,清扫平台每2—3个台阶设一个,其宽度不小于6m。
10)炸药爆破方案
项目场内不设置炸药库,业主已经委托专业爆破工程进行采场爆破。
矿山开采设计单孔装药量为9.74kg,为达到设计产量,每日所需炮孔数为9个,每日所需炸药量87.66kg。
11)开采顺序
本项目共开采一处矿体,前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以台阶式从上至下开采。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
6、 矿石加工流程
采场开采的矿石通过转运汽车运输至工业场地,经过破碎筛分后得到所需产品。
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本项目建设规模不大,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短期可逆的。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筑垃圾、施工废水和施工噪声等。
(1)大气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和废气。
(2)噪声污染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两类。
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及各类车辆的运行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噪声污染,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均属噪声源。根据有关资料,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源强在75-85 dB(A)之间。
(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废弃包装桶,废弃建筑下角料等,建筑材料固体废物需进行分类并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置。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kg/d,施工场地内须设临时生活垃圾收集站,收集的生活垃圾送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倾倒。
(4)水污染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废水产生量为5m3/d,此类废水中虽无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污染因子为SS,其浓度为2000mg/L。
生活污水来自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洗手洗脸废水,产生量为0.64m3/d,项目工期约6个月,施工期共产生污水115.2m3,主要污染因子为SS。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SS浓度约80 mg/L。
二、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本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如下:
1、废气
①山石爆破产生的粉尘;
②矿山开采产生的粉尘;
③工业场地砂石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
④道路扬尘;
⑤堆场起尘。
2、废水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区雨水、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
3、固体废物
项目营运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开采产生剥离表土、夹石、机械维修产生的废机油。
4、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为工业场地进行砂石加工产生的噪声、采场因爆破和采掘产生的噪声、砂石运输产生的噪声。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开采结束时,在矿区范围内将使原有的部分发生巨大改变,而剥离出来的表土堆放在工业场地内的排土场。露天采矿会严重扰动地表,使地表变形,采矿弃土堆置也会改变原有地貌,这是矿区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地形地貌的改变,不仅仅是单纯景观的改变,它还由于采矿破坏地表应力,引发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带来一系列其它环境影响。
(1)植物的影响
对评价区内植物资源及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期及生产期。建设施工、特别是露天采矿剥离等采矿活动将对征地范围内的草丛砍伐、铲除、掩埋及践踏,露天采场内的植被将完全消失。
(2)动物的影响
矿山道路建设、矿山开采活动将占用土地、清除地表植被,将影响或占用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原有的栖息环境、取食地和巢穴等。同时矿山爆破也会对动物形成惊扰,项目的建设及运行会对这些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具有趋避的本能,只要项目区以外的环境不受破坏,且矿山工作人员不对它们直接捕杀,对动物种群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它们会选择适宜的生境继续生存。
(3)景观影响
评价区景观基质中最重要的灌木草丛景观,在评价区外均有大面积分布,工程不会阻断人工林中植物基因的交流,也不会造成各组成物种的消失,不会因为工程的实施而阻断。
拟建工程的开挖、剥离及建筑材料的堆存摆放等,使评价区范围局部区域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由于项目建设场地裸露,旱季将会导致施工现场内尘土飞场,而雨季将造成泥沙流失,废土、构筑物及建筑材料的堆放,将使场地的视觉景观质量变得很差,项目建设期对评价区内景观格局的改变与影响是不可逆的,且不可避免的。
(4)水土流失的影响
矿山露天开采、装矿、运输等作业会对原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产生扰动、破坏,使其失去原有固土防冲刷的能力,造成水土流失。剥离表土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随意堆放,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剥离表土暂存与利用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地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12]22号文,2012年6月8日)文件的要求,项目施工过程中表土应进行剥离,剥离后的表土应暂存在场地内,待施工期后期用于绿化。表土暂存应加盖防砂抑尘布,防止大风干燥天气造成扬尘污染,表土暂存场地四周修建截排水沟,防治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施工期在开挖、填土及平整场地过程中会造成扬尘、水土流失以及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结束,工程行为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逐渐减弱或消失,对生态环境局部影响的消除,将取决于恢复措施的实施,因此挖掘后应及时覆土、绿化。只要在建设过程中,执行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4)项目性质:新建
(5)建设规模及占地面积:矿区面积0.1629km2,年产建筑石料用灰岩21万吨(石灰岩的矿石体重2.62t/m3),约合8万m3,服务年限10年。
(6)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7)采矿许可证号:C5224002016067130142526
(8)矿区范围
矿区范围如下:
表1 矿区范围(西安80坐标)
拐点号 | X | Y |
1 | 2994684.270 | 35469654.750 |
2 | 2994330.270 | 35470229.750 |
3 | 2994181.270 | 35469933.750 |
4 | 2994484.270 | 35469496.750 |
开采深度:+1830~+1916m标高 | ||
矿区面积:0.1629km2 |
(1)工程内容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2。
表2 项目工程组成表
类别 | 建设内容 | 面积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工业场地 | 3000m2 | 位于矿界中部,设置有破碎系统及储矿场等 | |
采场 | -- | 露天开采,开采标高为+1830~+1916m | ||
辅助工程 | 工业场地 | 矿山公路 | 300m | 南北向贯通矿山,连接采场和工业场地用于矿山开拓及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
配电房 | 15m2 | 位于工业场地西部,为1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m2 | ||
堆矿场 | 1000m2 | 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用于储存采后矿石,露天堆存 | ||
蓄水池 | 容积200m3 | 位于工业场地西侧,用于储存矿山用水 | ||
机修车间 | 30m2 | 位于办公楼一侧,用于矿山机修 | ||
公用工程 | 生活区 | 办公楼 | 300m2 | 位于工业场地西部,2层砖混结构,办公用 |
旱厕 | 5m2 | 位于工业场地西北部,为1层砖混建筑 | ||
环保工程 | 降尘喷水点 | —— | 设置4个降尘喷水点,由4条水管组成,分别设置于工业场地和开采区 | |
垃圾收集池 | 容积为2m3 | 位于工业场地西部,旱厕旁,用于收集生活垃圾 | ||
沉淀池 | 容积10m3 | 用于排土场的淋滤水收集 | ||
雨水沉淀池 | 容积100m3 | 位于采场最低处,收集采场雨水 | ||
排土场 | 1000m2 | 位于工业场东部,用于堆放矿区剥离的表层土 | ||
危废暂存间 | 容积10m3 | 位于工业场地西南部,用于暂时贮存危险废物 |
矿山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消耗表如下:
表3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 |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1 | 露天矿用潜孔钻机 | KQD-70 | 台 | 3 | |
2 | 凿岩机 | Y26 | 台 | 3 | |
3 | 空压机 | W-6/10 | 台 | 3 | |
4 | 液压挖掘机 | 台 | 2 | ||
5 | 矿用自卸汽车 | HOWAZZ5607VDNB36400 | 台 | 3 | |
6 | 矿用自卸汽车 | BZKD20 | 台 | 3 | |
7 | 破碎机 | PE600×400(22~120t/h) | 台 | 3 | 破碎机 |
8 | 打砂机 | PXJ 800×600 | 台 | 3 | 打砂机 |
9 | 装载机 | ZL-50 | 台 | 2 |
表4 本项目原辅材料消耗表
序号 | 原料名称 | 年用量(吨) | 存储量(吨) | 存储方式 | 来源 |
1 | 润滑油 | 1.5 | 0.2 | 仓库 | 外购 |
2 | 乳化炸药 | 28.93 | 0 | —— | —— |
3 | 水 | 6753 | —— | —— | 附近村庄 |
矿山生产规模为8万m3/a((石灰岩的矿石体重2.62t/m3,约合21万t/a),主要为石灰岩,经过加工为五眼砂、七眼砂和碎石。
表5 产品方案一览表
产品名称 | 数量(万吨/a) |
五眼砂 | 12 |
七眼砂 | 6 |
碎石 | 3 |
五、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和占地情况
(1)选址
工业场地在矿区中部,总占地面积为3000m2,矿山场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2)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工业场地根据地形特征并结合开采区位置,按功能进行分区布置,工业场地分为行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三个功能区。
表6 工业场地平面布置情况表
项目名称 | 功能区 | 位置 | 主要设施及建构筑物 |
矿山工业场地 | 生产区 |
矿界内部 工业场地中东部 |
破碎系统、筛分系统等 |
辅助生产区 |
矿界内部 工业场地东部 |
排土场、储矿场等 | |
生活区 |
矿界中部 工业场地西部 |
办公楼、旱厕等 |
矿山工作人员1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设计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8小时,员工全部为周边居民,不在厂区食宿,厂区也不配备员工洗浴设施。
本矿山周边社会运输能力较富裕,矿山拟最大规模利用周边社会运力,不单独设置专业汽车运输队及检修人员。
七、施工工期
矿山施工期为6个月,预计开工时间为2017年7月,于2018年1月竣工。主要包括场内建筑的施工和设备的安装。根据现场踏勘,项目目前尚未开始施工。
八、经济技术指标表
矿山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表7 矿山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指标 | 备注 |
1 | 建设规模 | 万m3 | 8 | 21万吨 |
2 | 服务年限 | a | 10 | |
3 | 资 源 量 | |||
(1) | 保有资源量 | 万m3 | 113.07 | 293.98万t |
(2) |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 万m3 | 113.07 | 293.98万t |
(3) | 可采储量 | 万m3 | 107 | |
(4) | 剥采比 | 0.05:1 | ||
(5) | 回采率 | % | 95 | |
4 | 矿区范围 | |||
(1) | 矿区面积 | km2 | 0.1629 | |
(2) | 设计开采标高 | m | +1830~+1916m | |
5 | 矿床开采 | |||
(1) | 开采方式 | 露天开采 | 机械 | |
(2) | 开拓方式 | 自上而下分期分台阶 | ||
(3) | 分层垂高 | m | 10 | |
(4) | 台阶坡面角 | ° | 70 | |
(5) | 最终边坡角 | ° | ≤54 | |
(6) | 落矿方式 | 中深孔爆破 | ||
(7) | 矿石装载 | 挖掘机装矿 | ||
(8) | 矿区内运输 | 载重汽车 | ||
6 | 项目投资 | |||
(1) |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 1000 | 估算 |
表8 项目用水排水量统计表
序号 | 用水项目 | 用水标准 | 数量 | 日用水量m3/d | 日排水量m3/d | |
1 | 人员生活用水 | 50L/(人·d) | 15人 | 0.75 | 0 | |
2 | 生产用水 | 道路降尘用水 | 2L/m2.d |
长300m 宽4m |
2.4 | 0 |
采场喷水降尘 工业场地喷水降尘 |
— | 20个 | 20 | 0 | ||
新鲜水合计 | 63.31 | 0 | ||||
消防用水(偶发性用水,不计入水平衡) | 140m3/次 |
1)生产废水:
本项目厂区采取雨污分流。
共设4处沉淀洒水降尘点(工业场地1个,筛分堆料区1个,开采区采掘点1个,开采区爆破点1个),在破碎系统和筛分系统旁均设置沉淀池和截流沟,收集污水进行沉淀后回用。
采场和工业场地的喷水降尘均为雾状,不会形成地表水径流。
道路降尘洒水不形成地表水径流,全部蒸发。
2)生活污水
项目设旱厕,故没有冲厕废水产生,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周边旱地农肥。
生活污水主要是员工清洗用水,废水产生量较小,可在各生产沉淀池旁进行冲洗,废水沉淀后回用。
(5)排土场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排土场选址位于矿界范围内,工业场地东侧,不新增占地,拟选排土场占地面积1000m2,堆高5m,最大容积5000m3。项目采用边开采边复垦的开采方式,当地一个工作面采空后形成内循环的排土方式。即第一个采面的废土石堆放在排土场,第二采面的废土石回填于第一个采面,第三采面的废土石回填于第二个采面……以此类推。故本项目排土场的容积满足要求。排土场下游500m范围为荒坡地。
项目区属于农村地区,项目区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体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噪声环境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要求;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水质标准。
另外:
1)项目区处于农村区,不在城市人口密集区;
2)项目区近范围无大型工业,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3)本项目不排废水,项目建设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4)项目区周边2km范围内无特殊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综合上所述,本评价认为项目排土场选址合理可行。
1、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T2g2);现叙述如下:
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T2g2):岩性主要为浅灰至深灰中至厚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岩,厚109—215m。主要分布于矿区内。本次未见底。
由于石灰岩结构致密其强度和稳定性较高,岩质坚硬,是修筑公路所用石料中最好的基石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等优点。
是本矿区建筑用石料用石灰岩的产出层位。
(2)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单斜产出,平均倾向305°,平均倾角36°。
(3)矿体特征及规模
矿石为深灰厚层灰岩、透镜状泥质灰岩互层夹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厚度稳定。矿区地形为缓斜坡,少数地段表层均有第四系粘土层覆盖,出露于地表的矿石表层有轻微风化现象,但其对矿石的质量及开采影响不大。
矿区含矿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T2g2),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岩层产状一致,属层状沉积矿床。倾向305°,平均倾角36°,矿区范围内矿体沿走向长度约260m,沿倾向宽度约231m,厚度大于100m。沿走向及倾向均延伸出矿山范围外。矿体在矿区内沿走向和倾向变化小,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
(4)矿石特征
1)矿石成份及矿石自然类型
砂石原料建筑用砂石颜色主要为岩性为解石,含极少的铁质、白云质、泥质。矿石化学成份为CaCO3。
矿石自然类型以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为主,矿石质纯致密。
2)物理力学性质
矿区内灰岩抗压强度、抗风化性能强,物理化学成分稳定,无毒、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
从以上矿石特征表明:本区建筑用砂石是建筑用砂石的良好原料基地,符合加工生产建筑用砂石原料的标准。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根据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划分为硬质岩组,简述如下:
硬质岩组:为三叠统关岭组二段石灰岩,厚度大于100m,矿体内无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存在,节理裂隙较发育。其岩体完整性较好,岩石坚硬,其抗压、抗拉强度高,属硬质岩组。不易产生崩塌、滑移等不良地质现象外,该岩组稳定性好。
2)主要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矿体产于三叠统关岭组二段的石灰岩中,呈层状产出,矿区范围内矿体整体节理裂隙不发育,但局部矿体节理发育地段矿体采掘时易发生掉块等工程地质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A、边坡稳定性评价
矿山矿层(体)为石灰岩层状矿,矿山开采后形成的最终边坡高约0~90m,最终边坡角为50°。东南面边坡高0~70m,为逆向坡。由于形成的最终边坡由石灰岩组成,遇水不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强,边坡稳定性较稳定。西北面边坡高0~90m,为顺向坡。由于形成的最终边坡由石灰岩组成,遇水不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强,边坡稳定性较稳定。因此,当挖断斜向坡之坡脚时,应以人造边坡或挡土墙或岩锚方式,进行结构补强,避免产生“顺向坡滑动”的现象。西南面和东北面边坡高0~86m,为切向坡,边坡由石灰岩组成,遇水不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强,边坡稳定性较稳定。
B、防治措施及建议
在今后的矿山开采影响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边坡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今后开采程中,个别地段采坑边坡将逐渐增高,局部将形成高陡边坡的现象,随着岩体开挖临空面增大,受岩体重力、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和其它人为影响等因素影响,导致边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可能造成滑坡、崩塌、边坡后缘开裂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另矿山为碳酸盐岩地层,地下一般岩溶发育,在矿山今后开采中,存在遭受岩溶塌陷影响的可能性,矿山开采中须加强对岩溶的调查和监测。同时矿山应分台阶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台阶边坡角尽量控制在70°以下,采场最终底盘宽度不应小于40m,开采过程中须加强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和边坡危岩清理和支护,处理好边坡上部排水,防止强降雨季节雨水对边坡进行冲刷而影响边坡失稳。
C、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
综上所述,本矿区地形以中低山为主,岩石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力学强度较高,岩石硬度较大,属坚硬岩组,稳定性较好。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存在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但边坡易于清理和支护。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1)区域稳定性
矿区未见新构造活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无断裂构造活动史。
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环境属稳定区域。
2)矿山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危害不发育。
3、矿山资源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矿山保有资源量为113.07万m3(已扣除边坡损失量)。
4、服务年限
矿山生产规模为8万m3/年(21万吨)。矿山可采储量107万m3,服务年限10年。
5、开拓方案及开采流程
1)开采方法
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爆破开采,在清除表层浮土后,按10m台阶由上至下进行台阶式中深孔微差爆破爆破开采。开采过程中的废土运至排土场统一堆放,废石暂存于废石堆场,然后回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作业面安全检查;
B、打眼、装药;
C、爆破前安全警戒线;
D、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
E、挖掘机装车,汽车运输至破碎场地加工;
F、开采过程中的少量岩土用来平整矿山公路和工业场地,后期用于工业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
在开采过程中利用停采停运的间隙时间,对爆破产生的大块矿石采取机械法进行破碎。矿山各分段采下的矿石用挖掘机装车运至破碎场,矿石经破碎加工成砂石后装车,经汽车向外运输。
2)开采工艺
矿山按10m台阶自上而下进行中深孔爆破开采。
3)开采标高
矿山开采深度为+1830~+1916m,开采深度86m。
根据设计的10m台阶高度,从上至下台阶式开采,推进方向为自南向北东推进,每个台阶的宽度始终保持不小于4m。
4)剥采比
由于矿体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且覆盖层薄,其剥采比经概略估算为0.05:1。
5)开拓方式
根据矿区的自然地形、坡度、开采高度、安全性能等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公路开拓方案,采用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
6)采场最终边坡角
开采前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以台阶式从上至下开采。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最终台阶坡面角不大于70°,最终边坡角不大于70°。
7)台阶高度和台阶坡面角
台阶高度设计为10m,台阶坡面角为70°。
8)工作平台宽度的确定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Wmin取17.0m
9)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
结合本岩体稳定性,安全平台宽度不小于4m。
为防止开采下部矿石时上部落石伤人,应派相关人员定期对上部落石进行清扫,因此上部需设置清扫平台,清扫平台每2—3个台阶设一个,其宽度不小于6m。
10)炸药爆破方案
项目场内不设置炸药库,业主已经委托专业爆破工程进行采场爆破。
矿山开采设计单孔装药量为9.74kg,为达到设计产量,每日所需炮孔数为9个,每日所需炸药量87.66kg。
11)开采顺序
本项目共开采一处矿体,前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以台阶式从上至下开采。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
6、 矿石加工流程
采场开采的矿石通过转运汽车运输至工业场地,经过破碎筛分后得到所需产品。
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本项目建设规模不大,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短期可逆的。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筑垃圾、施工废水和施工噪声等。
(1)大气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和废气。
(2)噪声污染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两类。
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及各类车辆的运行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噪声污染,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均属噪声源。根据有关资料,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源强在75-85 dB(A)之间。
(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废弃包装桶,废弃建筑下角料等,建筑材料固体废物需进行分类并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置。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kg/d,施工场地内须设临时生活垃圾收集站,收集的生活垃圾送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倾倒。
(4)水污染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废水产生量为5m3/d,此类废水中虽无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污染因子为SS,其浓度为2000mg/L。
生活污水来自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洗手洗脸废水,产生量为0.64m3/d,项目工期约6个月,施工期共产生污水115.2m3,主要污染因子为SS。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SS浓度约80 mg/L。
二、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本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如下:
1、废气
①山石爆破产生的粉尘;
②矿山开采产生的粉尘;
③工业场地砂石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
④道路扬尘;
⑤堆场起尘。
2、废水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区雨水、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
3、固体废物
项目营运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开采产生剥离表土、夹石、机械维修产生的废机油。
4、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为工业场地进行砂石加工产生的噪声、采场因爆破和采掘产生的噪声、砂石运输产生的噪声。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开采结束时,在矿区范围内将使原有的部分发生巨大改变,而剥离出来的表土堆放在工业场地内的排土场。露天采矿会严重扰动地表,使地表变形,采矿弃土堆置也会改变原有地貌,这是矿区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地形地貌的改变,不仅仅是单纯景观的改变,它还由于采矿破坏地表应力,引发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带来一系列其它环境影响。
(1)植物的影响
对评价区内植物资源及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期及生产期。建设施工、特别是露天采矿剥离等采矿活动将对征地范围内的草丛砍伐、铲除、掩埋及践踏,露天采场内的植被将完全消失。
(2)动物的影响
矿山道路建设、矿山开采活动将占用土地、清除地表植被,将影响或占用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原有的栖息环境、取食地和巢穴等。同时矿山爆破也会对动物形成惊扰,项目的建设及运行会对这些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具有趋避的本能,只要项目区以外的环境不受破坏,且矿山工作人员不对它们直接捕杀,对动物种群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它们会选择适宜的生境继续生存。
(3)景观影响
评价区景观基质中最重要的灌木草丛景观,在评价区外均有大面积分布,工程不会阻断人工林中植物基因的交流,也不会造成各组成物种的消失,不会因为工程的实施而阻断。
拟建工程的开挖、剥离及建筑材料的堆存摆放等,使评价区范围局部区域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由于项目建设场地裸露,旱季将会导致施工现场内尘土飞场,而雨季将造成泥沙流失,废土、构筑物及建筑材料的堆放,将使场地的视觉景观质量变得很差,项目建设期对评价区内景观格局的改变与影响是不可逆的,且不可避免的。
(4)水土流失的影响
矿山露天开采、装矿、运输等作业会对原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产生扰动、破坏,使其失去原有固土防冲刷的能力,造成水土流失。剥离表土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随意堆放,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剥离表土暂存与利用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地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12]22号文,2012年6月8日)文件的要求,项目施工过程中表土应进行剥离,剥离后的表土应暂存在场地内,待施工期后期用于绿化。表土暂存应加盖防砂抑尘布,防止大风干燥天气造成扬尘污染,表土暂存场地四周修建截排水沟,防治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施工期在开挖、填土及平整场地过程中会造成扬尘、水土流失以及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结束,工程行为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逐渐减弱或消失,对生态环境局部影响的消除,将取决于恢复措施的实施,因此挖掘后应及时覆土、绿化。只要在建设过程中,执行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